历史已经证明,如果一个将领之前打了败仗,那么这一次面对同样的对手,很可能会吸取教训,反败为胜。
尚息东赞此前被沙州的唐军教训了一顿,但都只是兵锋被挫,主力尚存,况且后续有吐蕃兵马源源不断的从高原进入到河湟谷地,有人为他托底。
因此吐蕃军的总兵力,对沙州的唐军还是具有压倒性优势。按道理,不可能打败仗。
然而……事情的发展,往往不会如人们所预料的那般顺利。
尚息东赞在进攻沙州罗城的时候,不断被河对岸那座“子城”派出的兵马骚扰。本地又缺乏制作攻城器械所需的高大乔木,以至于尚息东赞不得不派人从大斗拔谷南端的高山上采伐。
这一边被骚扰,一边又缺乏攻城器械,导致攻城战很不顺利。
大半个月过去了,不仅达扎路恭要求的“速攻沙州”没有实现,尚息东赞部反倒是被沙州子城那边出来的唐军游骑,用弓箭日常骚扰。
部曲屡有折损,不胜其扰,这种战法很恶心人。
派大部队去追吧,行动迟缓等于是被人遛狗,部队疲劳无法换防。派小部队去追,尚息东赞也试过两次,每次都是有去无回被人全歼了。
那为什么尚息东赞不派人把甘泉河(即党河)对岸的沙州子城也围起来呢?
其实也不是尚息东赞不想,而是第一次半夜渡河,打算悄咪咪围城的时候,被人伏击了。如同被毒蛇咬过一口的人,看到井绳就会胆怯一般,尚息东赞就不敢再尝试了。
他已经知道,沙州唐军高层中有厉害角色,不好对付,最好是别再浪了,稳扎稳打为好。
本来一军分两部,隔着一条河,围困分别位于河两边的两座城,这就是兵家大忌,极容易被守军逐个击破。
隔着河,不方便组织进攻,不方便联络沟通,一旦遇到大事,很可能就会迎来颠覆性溃败。
尚息东赞虽然不是打老了仗的兵油子,但这点军事常识还是有的。
既然强攻不下,那就暂时苟且吧。
尚息东赞写了一封战报给达扎路恭,说“唐军兵多无法速胜,本地府库物资充盈,建议围而不打”。
其实吧,这也不是尚息东赞在瞎说。
因为和西域贸易的需要,沙州本地大户跟仓鼠的习惯差不多,喜欢习惯性的囤积大量粮食以备不时之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