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多份“背景考察”的试卷放在桌案上,看得某位官家时不时就会忍不住大笑不止。
“让这些人当吐蕃赞普,非得亡国灭种不可。”
看到严庄来了,方重勇一边吐槽,一边连忙招呼他过来坐。
“官家何出此言啊?”
严庄疑惑问道。
“这些人的主意,那都是要带着吐蕃饮马伊水,要打到洛阳才肯罢休啊。
还有人说要动员吐蕃人一户抽一丁。从三个方向进逼大唐,夺得包括河西、关中、朔方在内的领土。”
方重勇无奈笑道。
大唐还是武德昌盛的年代,这些文人们的脑子,也带有军国主义狂热。杜甫那种“苟能制侵陵,岂在多杀伤”的观点,乃是妥妥的少数派。
一户一丁是啥概念,这些儒生们知道么?
方重勇心中明白,文人并非不想打赢战争,只是他们多半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罢了。
反倒是一线的将士,才是妥妥的“反战派”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,因为每次打仗,都是这些丘八在战斗,是他们在承担伤亡啊。
不亲自上阵的人,自然不会在乎别人的死活,他们只要爽!
“不过嘛,另外一道题,倒是有很多出彩的。”
方重勇意有所指的说道,说的就是那道断案的题目。
严庄拿起桌案上的试卷,一目十行的翻看。
有人说如果他是县令,会诈称那块石头是神石,让一个差役躲到石头后面拍手。让全村的人都去给那個石头磕头。并宣传:磕头后如果没有听到拍手声,就是神在指认盗窃之人。
躲在村里不敢去磕头的人,必定心中有鬼,抓起来审问必有所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