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文学坊>科幻灵异>盛唐挽歌 > 第37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
    这些人加上皇族、官员子弟,以及各式各样的仆人、供养人等等,形成了一个庞大的,脱离农业生产且需要供养的群体。

    保守估计,起码二十万人以上!

    现在四年过去了,官员数量只多不少!

    这么多人,每年都会消耗掉大量的中央财政,消耗大量运往长安的粮草和物资,这些几乎已经让中央财政到了崩溃的边缘。

    这個时候居然有人提议去打吐蕃,到底是怎么想的?

    钱呢?谁来出?

    谁坚持现在要出兵打吐蕃的,先站出来跟老夫对喷五百个回合再说!

    而李林甫的意见则更直接:不打吐蕃,大唐通往西域的路就要断了。这条路断了,朝廷连胡商的商税关税都收不上来,损失何止万亿?

    长安城内那些来往西域的商队啊,西市里面琳琅满目的西域货物啊,还有与之相关的,数额庞大且损耗极小的税收啊,全部都要消失不见!

    没人可以承担这种损失。

    反正现在长安的民生情况,朝廷养官养兵的情况就那么一回事,这么多年过去也没出什么乱子,而且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有什么改变。

    战争是不会等着你把一切都准备好再发生的!

    与其想着“节流”,还不如在“开源”这一块想想办法。

    吐蕃边将乞力徐迷信契约誓言,这不正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时候么?这时候不出兵,那要等什么时候?

    至于诚实守信什么的,也是要分情况看待的。吐蕃那样的化外野人,在我大唐眼里与牲畜没有什么区别。

    人跟人之间可以讲诚实守信,人跟牲畜之间有什么道义可讲呢?

    总结一句话:只管冲就得了,打赢了什么都好说。

    李林甫的建议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广泛支持,而支持张九龄的人,寥寥无几,只有几个科举出身的中书省官员而已。

    其实想想也明白到底怎么回事。